上汽大众, 该当何“期”?
- 2025-07-19 15:31:36
- 465
“合资车还有人买吗?”这个问题,随着近几年自主品牌的高举高打和高歌猛进,不时会被人问起。
但往往问这话的人,并非真的在问问题,多半是三分疑惑、七分鄙夷。那意思就像是说,“让我看看是哪些跟不上趟的傻子”。
也不怪会有人这么想,相比自主品牌、尤其是新势力在新能源上的动作和节奏,比如“月月上新车”、“一年换三代”、“智驾飙上天”,合资品牌明显落后。
落后就要挨打,合资这几年确实不好过,2024年更是创下史上新低,销量跌破1000万辆。一些腰部以下的合资品牌更是加速滑落,和一些同样在底部徘徊的不知名新势力坐到了一桌。
但合资品牌都不行了吗?那可未必。自今年四月份上海车展以来,头部合资品牌开始表现出越来越明显的反攻迹象,身姿尽管还是不够灵活迅猛,但感觉已经找到,销量也在回正。
根据乘联会日前统计数据,今年6月,主流合资品牌的零售销量达到51万辆,同比增长5%,环比增长6%,呈现出明显的回暖趋势。合资阵营销量回暖,南北大众、南北丰田发挥了关键作用。
以上汽大众为例,6月,上汽大众销量同比增长15.1%,跑赢大盘;2025年1-6月,上汽大众零售销量52.3万辆,位居国内零售销量车企排行榜第六。
没想到吧,目前仍以燃油车为主,在售新能源仅有ID.三款车型的上汽大众,竟然还有这么多人在买,而且趋势还在上升。
不是说燃油车不行了吗?不是说主打燃油车的合资品牌更不行了吗?这些人怎么还觉得合资品牌很香、还觉得上汽大众很香?
什么人在买上汽大众?
先来看看细分销量,上汽大众今年上半年主力车型分别是:A级轿车朗逸(13.69万辆)、B级轿车帕萨特(11.51万辆)、中型SUV途观(9.11万辆)、紧凑型SUV途岳(7.15万辆),以及A级纯电小车ID.3。此外,旗下上汽奥迪上半年销量也来到了1.2万辆。
如果不做对比,这些数字看着其实乏善可陈,没啥亮点。但你要对比一下,也可能惊掉你下巴。
比如朗逸,它在紧凑型车销量榜上,居然仅次于比亚迪秦PLUS,位居第二。帕萨特在中型车销量榜上,不是第一就是第二。途观在中型SUV销量榜上,基本稳坐第一。途岳在紧凑型SUV销量榜上保持前十,六月杀到了第八。
没想到吧,大众的品牌力,就算被自主和新势力狂轰滥炸,都依然是教父级的。中国市场的在售车型多多啊,多如牛毛!A级车有多达120-150款,B级车也有70-80款,中型SUV约100-110款,紧凑型SUV更是达到了159款。还不算其它的。
这么多车,上汽大众被当作靶子围攻了好几年,主力车型依然在细分市场掌控话语权,你敢说这些人都是无脑入吗?不要把别人想得太傻。
而且,上汽大众还表现出了扬头上升的趋势。途观同比增长了36.3%,途岳同比激增73.1%,上汽奥迪同比翻番,增长了107%,主力车型是奥迪A7L。
究竟是些什么人在买上汽大众?
根据相关市场咨询数据,还原上汽大众的用户画像,你可能更要惊掉下巴。因为上汽大众的多数用户,早已不是“落后老登”,而是“先进青年”。
拿高增长车型途岳来说,超过60%的用户为26-40岁青中年家庭用户,其中又有超过60%的用户为二次及以上购车者。还有大量18-30岁的首购群体,他们在途岳用户中的占比已经增长至38.4%。
所以不要再心存偏见地认为德系车型有“老旧感”,上汽大众的车型正越来越受到95后、00后年轻人的喜欢。
为了更受年轻人喜欢,上汽大众日前又推出了途岳皓月版新车型,配置更偏年轻化,同时也限时“一口价”,不玩套路,节省用户购车时间。
同样的,朗逸、帕萨特、途观、ID.等车型的用户年轻化趋势,也已相当明显。
朗逸是80后、90后“务实家庭首选”,买朗逸的用户,人如其车“低调靠谱”。
帕萨特是“年轻商务精英爱车”,尤其是帕萨特PRO,购买它的30-35岁之间的年轻用户占到了62%。
途观L更受40岁以下、偏好硬朗外观与德系操控,有家庭出行和轻度越野需求的企业高管、设计师、自由职业者喜欢。
ID.就不用说了,ID.3去年的一炮而红,正是广大30岁左右的年轻用户用脚投票的结果。
你就看吧,上汽大众的用户年龄结构,早已呈现出“青中年为主、年轻化趋势显著”的鲜明特征。
安全、可靠、实用、品质好,这个世界再怎么煽动Z世代玩得花哨刺激,在涉及到购车这种重要决策时,还是会有不少人冷静下来仔细思考,选择有品牌力背书、体系力托底的品牌和车型。
今年下半年,上汽大众还会继续推出更年轻化的新车,比如凌渡L GTS、朗逸PRO、上汽奥迪A5L Sportback等,满足更多年轻用户需求。
照着上半年52.3万辆的零售销量,和6月份15.1%的向上趋势,目测上汽大众达成今年销量120万辆的把握很大。
上汽大众做对了什么?
说实话,任谁都能看得出,2025年对于上汽大众来说,可不是简单的一年,而是极具挑战的一年。
挑战在哪?首先当然是行业大环境。拜恶性竞争和价格战所赐,今年上半年汽车行业闹出多少事。
关于智驾的浮夸和虚假宣传,结果以三个年轻姑娘在安徽铜陵高速上惨死,主管部门严令叫停智驾浮夸风收场。
还有“零公里二手车”、 供应商和经销商面临资金链断裂倒闭,这些行业乱象和危机,将整个汽车行业拖入低质发展的泥淖。主管部门和行业协会不得不再次站出来,呼吁反内卷、账期不得超过60天。
这些是外部的考验。上汽大众还有自身的挑战,那就是“弹药”相对不足。
如果说即将到来的2026年,是上汽大众“弹药”充裕的产品大年,届时,增程车ID.ERA、全新纯电奥迪E,还有其他多款新车都会集中上市。
那么缺少全新车型,尤其缺少新能源车型的2025年,是上汽大众必须扛住的“弹药”空缺期。这对于前线战斗意味着什么,谁都能想到。
不过即使如此,上汽大众还是做到了“稳中向好”,为2026年的大干一场做好了过渡和准备。说到这一点,就必须得说一说去年组队的最新领导班子“龙强组合”。
去年7月,出身质量管理的陶海龙出任上汽大众总经理,和在去年8月升任上汽大众销售副总的傅强,俩人接替贾健旭与俞经民的“贾俞组合”,领导上汽大众。
当时外界对此更多持谨慎观望态度,因为相对于贾健旭的大刀阔斧和俞经民的知名度,陶海龙和傅强在舆论场的个人声量明显要小很多。但偏偏,这又是个流量为王的时代。
时间拉长到一年后的今天,你再回头看,恐怕就得佩服上汽大众的领导班子任命,确实有两把刷子,就会另眼相看陶海龙和傅强,这一对卧虎藏龙的“龙强组合”。
陶海龙是一上任,就严抓质量,积极强化和传递上汽大众产品质量形象,重振德系品质基因。几乎在所有公开场合,陶海龙都会强调自己“30多年的汽车行业工作就是从质保开始的,视产品质量为企业生命”。
其次就是梳理供应链,积极导入“大众机皇双子星”到中国市场,促进车型迭代和电动化转型。第五代EA888发动机,是首发搭载于今年2月亮相的途昂Pro,之后帕萨特380TSI高功率版也搭载了该机型。EA211 EVO II发动机,则将搭载于2026年上市的增程车型ID.ERA,以及未来奥迪的增程系列。
陶海龙做的这些,在去年那个全民学雷军,各个车企老总纷纷走到台前露脸搞直播的背景下,简直就是格格不入。岂止是格格不入,简直就是不合时宜,开时代“倒车”。
大家都在搞流量,你陶海龙搞质量;大家都在搞销量,想尽办法把汽车搞成“快销品”,你陶海龙搞终身质保,说汽车就应该是“耐用品”,说破天也应该是“耐用品”。
傅强也是不闲着,去年一履新,旋即在8月底的成都车展宣布推出“一口价”,首试车型就是途岳新锐。途岳新锐的“一口价”,也为之后其他合资车企的“一口价”打开了范式。
“一口价”模式推出后,消费者说,价格透明了,不用跑各个经销商比价了,不用担心被坑了。销售经理说,80%时间用于讲解配置,不用再演戏找经理申请优惠了。
归根结底,“一口价”这种模式创新,让经销商的服务品质和用户的购车效率都提升了,也更吸引消费者了,这就是大家争相效仿的原因。
去年底,“龙强组合”又计划了另一个没人在意的事:把经销商健康、渠道扩张、继续提升服务,确立为2025年工作重点。
具体思路是,一要扩张和优化网点,在原有900家大众经销商和220家奥迪经销商的基础上,淘汰低效网点后净增100家新网点;二要加强经销商服务质量考核,并将“经销商健康度”纳入核心指标,从批售考核转向零售能力评估;三要成立用户服务专责部门,推行“一客一群”随时响应。
思路定好就是开干,为了很好地贯彻执行,保护经销商和消费者,上汽大众愣是咬紧牙关顶住压力,放弃了一月销量开门红,之后的几个月也都让经销商“调养”,没有追求激进的销量数字。
然后到了6月,经过休养的渠道和营销体系开始迸发生机活力,6月销量同比增长15.1%。而且稍注意你会发现,上汽大众今年上半年的批发销量是49.2万辆,但零售销量是52.3万辆,零售比批发高出3.1万辆,说明消化了这么多库存。
经销商的库存压力大为降低,“龙强组合”的经销商健康计划成了。
看到这里,你该认同“龙强组合”实力可嘉,认同上汽大众这一年来看似不合时宜,却为了企业和品牌长期发展,扎实根基的做法了吧。不止你认同,还有自主品牌中的一位大佬也认同。
在前不久召开的2025中国汽车论坛上,奇瑞董事长尹同跃就说了,他认为质量排名比销量重要,利润排名不如创新重要,奇瑞今年不再把销量放在第一,而要把质量放在首位。
他还说,在智能化发展越来越快的当下,企业领导反而有点“弱智”了,跟风现象严重,企业缺乏独立判断力,奇瑞也是,胆子小,跟着别人好事干过,坏事也干过,但今后会专注长期主义。
这恐怕是这位去年顶着满头白发,辛苦直播的六旬“理工男老汉”,一年折腾下来最真挚的肺腑之言了。
这也才是英雄所见略同啊,去年在流量大潮下坚持逆行的上汽大众“龙强组合”,今年开始迎来同行者。上汽大众,还是那个优秀的上汽大众。
上汽大众值得持续看好吗?
当然,答案非常确定。从一名长期观察行业、观察上汽大众的媒体人视角,个人认为上汽大众的实力、潜力、创新力,足够值得消费者放心购买他们的产品。
论实力,40年上汽大众的根基之深厚,恐怕很多车企在其面前都是“弟弟”。如果你要搬出诺基亚,那我告诉你,上汽大众具备很多竞品没有的创新素质,这个后面会说。
论潜力,上汽大众去年40岁生日时,股东双方上汽集团和大众集团,又提前续约合资协议延长至2040年。续约的前提是什么?当然是股东双方的同心协力,共同对中国市场非常看好,并且对合资公司充满信心,更会对合资公司倾尽全力。上汽大众可谓肆秩芳华,意气风发。
论创新力,上汽大众当年作为“合资第一家”,本身就够创新的吧。那个刚刚开放的年代,中德双方勇敢迈出第一步,并且快速促成合资公司成立,一切都从零开始,没有先例和范本可以借鉴,自己就要活成先例和范本。
活成先例和范本的上汽大众,可以说从一开始就种下了创新的基因,自己不断摸索前进,引领后来者和中国汽车产业向前奔跑。
可以说,上汽大众种下了创新的种子,中国汽车长出了繁茂的产业大树。如今中国领先全球的新能源智能化产业链,其发展也同样受益于此前打下的产业基础。
举几个最近的创新力例子,上汽大众是最早提出“油电同智”的车企,率先打破了燃油车不能实现智能化的偏见。“油电同智”这一点,先后得到了大疆车载和华为鸿蒙智行的背书和证实。
上汽大众提出“油电同智”后,奇瑞也提出了要实现其在全球范围的“油电同智”。
上汽大众也是最先实施“一口价”模式的车企,在几十年的传统营销模式上撕开了一条口子。傅强说这是学习新势力营销模式优势后的尝试,可见上汽大众的学习能力和执行力也非常强。
当然,别人好的方面要学,不好或者不适合自己的,就坚决不能学。
这是个非常浮躁的时代,理性思考缺位,情绪上位。很多人不分青红皂白,跟着情绪和流量操纵者的指挥棒,时而对谁顶礼膜拜,时而对谁喊打喊杀。
汽车行业同样被情绪和流量侵蚀严重,导致很多不会也不曾玩这些的车企和品牌心慌意乱。就像尹同跃说的,焦急之下就盲目跟风,最后发现离造车本质和初心越来越远。
好在意识到问题的人开始慢慢变多,行业总有一天会回归秩序和风清气朗。而在这个艰难的过程中,上汽大众的做法又一次值得拿出来说道说道。
回顾上汽大众这几年的表现,面对时代大势与合资品牌下滑趋势,完全称得上有眼光、有远见、有章法,沉得住气,能结硬寨打呆仗。
别人跟着流量折腾,上汽大众是先固本培元,强身健体只为弹药上线,等待时机。
这让人想起毛主席的故事。红军长征前,毛主席因多次反对“左”倾教条主义,被排挤出了军事领导岗位,只能从事政府工作。
但毛主席不悲观不气馁,坚持深入基层调研群众工作,编写《游击战争》手册,写出“踏遍青山人未老”的豪情,积极团结同志扭转“左”倾错误思想,终于在湘江战役后重返决策层,领导中国人民谱写历史新篇章。
踏遍青山人未老!这样的豪情壮志,正是每位坚持初心和目标的个人,每家坚持初心和目标的企业,应当铭记于心的座右铭。
坚持做对的事,坚持长期主义,方能穿越周期,一往直前。
- 上一篇:黄圣依程潇谈是否接受婚前同居
- 下一篇:宋江谁允许你变成这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