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归“一个吉利”的底气和勇气

  • 2025-07-18 19:52:45
  • 275

7月15日,极氪科技集团正式宣布私有化,港股吉利汽车集团将收购未持有的极氪全部股份,极氪股东可选择以现金或置换吉利汽车股份作为对价。

为了完成极氪私有化,吉利汽车准备了171亿元。在执行“一个吉利”战略上,吉利控股集团董事长李书福的魄力值得称赞,但在更多券商看来,吉利控股集团围绕主业和市场环境的调整,展现的是一家汽车集团的战略调整勇气和资金底气。

在许多投资者看来,退出美股是非常务实的选择,尤其是被严重低估的中概股汽车股。控制极氪超过50%股份的吉利,有权利根据市场对极氪的业务进行调整,但更重要的是,为了长期发展,吉利能拿出171亿元换极氪一个“自由身”,这是造车新势力或跨界车企想干却干不了的实力。

为什么吉利为极氪私有化准备的171亿元,证明了吉利控股集团战略调整的魄力和财力?吉利为什么总要自我迭代?李书福回归“一个吉利”究竟要达成什么目的?

01

171亿元的勇气和底气!

目前,美股汽车中概股有规模的整车企业一共有四家,分别是蔚来、理想、小鹏、极氪。之所以选择在美股上市,主要是着眼全球化,但现在美股已经成了一个没有信用基础、甚至刻意针对中概股的粪坑,完全没有契约精神和市场化投资前景,尤其是特朗普的“大而美”法案,一切以自我私利为主。在这一背景下,留在美股对中国车企没有任何资本与产业价值。

尤其是极氪,上市初期估值严重被低估。和其他造车新势力美股上市公司不同,极氪的控股股东是吉利汽车,本身就是奔着全球化汽车实体业务出发,其融资目的较小,股权结构也十分清晰。在产能过剩、消费降级、逆全球化的汽车消费与资本环境下,通过私有化退出美股,对释放极氪的产业动能十分有益。

2024年底,吉利发布《台州宣言》后,宣布回归“一个吉利”。在完成极氪与领克合并后,吉利汽车集团行政总裁桂生悦表示,两个业务合并后发现,落实“一个吉利”仍不够充分,没有完全释放动能。因此,吉利决定极氪科技集团与吉利汽车集团进行深度融合,强化“一个吉利”战略。

战略调整除了勇气,还有底气。极氪私有化的171亿元资金,就是实现“一个吉利”的底气。在新能源汽车业务难赚钱的时代,拿出171亿元做战略调整,对任何一家汽车企业的资金都是考验。和靠输血活着的美股造车新势力不同,2024年,吉利控股集团已经成为一家营收超过6000亿元的汽车集团,吉利有自我战略迭代的实力。

171亿资金的来源方面,按照公告显示,“要约人”就是吉利汽车集团,但实际可能会使用一些资本置换手段。比如用吉利汽车(00175.HK)股权+部分现金组合支付,避免过多现金消耗。最近,吉利债券发行规模增大,可能就与此有关,也可能通过搭建海外SPV完成交割。

02

回归“一个吉利”,为什么时间比金钱更重要?

回归“一个吉利”,为什么如此迅速,甚至在资金使用上如此果断?

2024年,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达到1280万辆,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24年全年,汽车制造业产能利用率为72.2%,相较于上一年下降了2.4%,且略低于规模以上工业75.0%的利用率。居民收入预期下降,预防性储蓄增强,购车预算缩减。新能源汽车购车均价从 2023年的18.4万元 降至 2025年6月的16.5万元。加上欧美多地区围绕新能源汽车制定“地方保护”政策,新能源汽车要求企业必须从“规模思维”转向“品质思维”。

过去五年时间里,吉利围绕健康和良性的市场环境,曾制定了一套高质量发展战略。遗憾的是,市场的变迁,导致技术、产品和体系没有释放出应有的商业成果。幸运的是,通过5年时间,极氪、领克与吉利分别围绕不同定位,跑出了具有市场竞争力的创新技术和体系。

这就是回归一个吉利的信心。人们总说,分也是吉利,合也是吉利。分,分出了极氪、领克、吉利等不止三个品牌,还有技术。合,是大吉利对多元创新技术的再次分配。吉利过去这些年一直强调架构造车,架构造车的精髓就是能分能合,分能分出差异化技术,合能合到一起形成技术的适配性。

极氪与吉利合并后,极氪、领克与吉利银河三个品牌就形成了新的技术联动。我们都知道索尔芯片不止是花钱就能买的,需要至少三四年前就围绕英伟达的前瞻新品进行操作系统的适配性开发。领克900这一次作为大吉利首款搭载索尔芯片的产品,就意味着运用了极氪的战略优势。对消费者来说,这是回归一个吉利后巨大的改变。

在大6座SUV今年盛行的环境下,领克900、极氪9X和吉利银河M9,三个品牌三款6座SUV,完全从技术底层和平台上实现差异化,其他车企是没有办法同时在三个平台、三款动力驱动上同时推出三款全新产品。银河M9是整个产品的高端规模化产品;极氪9X定调大6座SUV的豪华新能源最高点;领克定位高端核心市场。三个品牌在一个细分市场形成金字塔差异,在回归一个吉利后,各自品牌的成本分摊效率,注定三个产品的品质高于其他车企、价格优于其他车企。

回归一个吉利后,除了产品和消费感知,还释放了整个吉利的研发与制造动力。吉利研发精髓在宁波杭州湾。过去因为业务独立的原因,极氪、领克、吉利各做各的研发。接下来,研发体系的整合将分开的手指合成一个拳头。以智能辅助驾驶为例,都说规模越大硬件成本越低,软件迭代越快,极氪、领克、吉利加起来的体量,既能软硬件上形成规模,还能梯次实现前瞻、高端和主流技术的承接,加上吉利星睿智算中心、天地一体化等技术,迭代速度、规模成本分摊能力,是其他车企无法想象的优势。

除了技术和产品,极氪与吉利合并后,吉利港股大幅上涨。股票上涨意味着市梦率被看好,极氪整车平均售价已经超过奥迪在中国售价,加上领克在内,打破业务界限后,整个吉利汽车在实体业务大幅提升的同时,带动资本市场也会逐渐上涨,不排除形成一个整车港股上市汽车公司的市值天花板。

03

李书福在下一盘什么棋?

很多人都说,“一个吉利”的合并太难了,涉及到方方面面的关系。难这件事,李书福也认。前几天和王兴兴对话时,李书福坦言,很多人都说他成功了,但是他说自己其实没有成功,反而很难。

企业家心里都装着一本账,一个企业如果连续三年业绩没有大的波动,就意味着他必须要做出战略调整,因为不做战略调整,接下来到第四年就会出现玄学式的发展瓶颈。其实过去五年,吉利一直在调整,但是随着整个大环境的变化,吉利必须进行整合,无论是分还是合,靠的就是李书福这样的企业家眼光。你会发现,从2024年发布《台州宣言》之后,很多人不理解,认为怎么突然之间再次进行整合了,其实这背后就是他的敏锐感知。他感知到过剩带来的透支,他要合并要精准投入、精准产出。

接下来,要看到李书福带领吉利控股集团三部曲。第一,沃尔沃要继续释放活力,让沃尔沃独立快速在中国和全球市场发展出自己的特点。第二,围绕整合之后的极氪、领克和吉利三个拳头品牌,要释放出整合动能,让研发投入产出比高效的展现出来。什么技术适配哪个车型,就释放给哪个车型,而不再是按照品牌和业务区隔去划分技术的分配线,技术打通以后,高端体现技术,规模分摊成本,加速数据海量信息迭代,后台进行数据演变,让三个品牌在市场化的发展中快速得到消费认可。第三,围绕一些战略布局品牌,例如路特斯、远程、smart等业务,在CEO安聪慧带领下重新调整发展结构,寻找新的发展动能,适配属于各自品牌不同的发展基础上,继续寻找下一步的聚合动能。围绕吉利接下来的发展,就是一个关键词,继续聚合。

李书福看到的,是其他一般车企看不到更做不到的,随着一个吉利战略逐渐落地,接下来长城、奇瑞、比亚迪在内许多车企一定会进入整合阶段。在这一点上,李书福给整个中国汽车产业变革开了一个好头。就像过去吉利并购沃尔沃一样,大家看到好像是一次时间点的成功,不理解为什么是吉利?这背后就是吉利2007年发布《宁波宣言》,提出要造高质量精品车战略后,吉利在全球寻找合作机会,也就有了第二年李书福说出美国三大车企会破产的预言,甚至在福特还没有出售沃尔沃打算的时候,李书福就去询问,你们什么时候准备出售沃尔沃,也就有了当金融危机出现福特准备出售沃尔沃时,李书福的吉利是第一个准备好去收购沃尔沃的汽车企业。

我们现在所看到的看似偶然性,其实都藏在历史时间线条里终究成为必然。一个成功的企业和企业家,总是能在大众混沌时看到方向,抓住机遇,而抓住机遇同时也要做到效率和果断两个词,这就是企业家和商人的最大区别。商人算小账,企业家算大账,商人看的是眼前,企业家看的是时代。

基于以上的认知,李书福的回归一个吉利战略变革还没有结束,我们现在看到的也不是战略成果释放的最终版本。再等半年到一年时间,一个吉利战略会给外界更多精彩的信息。要用过程和结果两个维度,去分析回归一个吉利的本质和精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