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佩斯杀回银幕! 《戏台》藏着他压箱底的喜剧绝活

  • 2025-07-25 04:20:18
  • 495

陈佩斯最新电影《戏台》将于7月25日全国上映!小时候的春晚,总少不了陈佩斯的身影。他的小品像一把钥匙,能瞬间打开全家人的笑声闸门。很多人不知道,其实陈佩斯老爷子在电影行业也留下过很多佳作,例如1993年与赵丽蓉老师合作的《孝子贤孙伺候着》、1996年与斯琴高娃老师合作的《太后吉祥》等等。如今时隔多年,他带着电影《戏台》和观众见面,那些藏在笑料里的坚守、裹在时光里的温情,依旧呈现出陈佩斯老师熟悉的味道。

1984年的《吃面条》,是很多人对“喜剧”的最初认知。陈佩斯饰演的演员为了演好“吃面条”的戏,硬撑着吞下一碗又一碗,汗珠顺着脸颊滚进碗里,明明撑得龇牙咧嘴,却还要对导演说“再来一碗”。这个没有复杂剧情的小品,成了中国小品史上的里程碑,也成了无数家庭的共同记忆——那时的客厅里,总回荡着因他而起的笑声。

后来的《主角与配角》更成了经典。他穿着军装,抢不到主角的戏服就耍小聪明,一句“皇军托我给您带个话”,把那股机灵与窘迫演得活灵活现。小时候只觉得好笑,长大后才懂,那身不合身的军装里,藏着对“尊严”的温柔解构:哪怕身处配角的位置,也能把日子过得有滋有味。

z

电影《戏台》里,陈佩斯饰演的五庆班班主侯喜亭为了保住戏班,对着大帅点头哈腰,转头却对徒弟说“戏比天大”;就像《吃面条》里的“二子”,哪怕撑得难受,也得把“戏”演完。这种藏在妥协里的坚守,从童年的小品到如今的电影,始终是他作品的底色。

影片里很多细节,像一把钥匙,让人看到很多陈佩斯老师过往作品的影子。侯喜亭给徒弟整理戏服时,指尖划过绣金线时的认真,像极了《太后吉祥》里他给太后诊脉时的专注;黄渤饰演的大嗓儿被推上戏台时发抖的腿,像小品《吃面条》里“二子”撑得直晃的身子,都藏着普通人被命运推着走的真实。这些细节让我们忽然明白:原来我们爱的,从来都是他镜头下那些“不完美的英雄”。

电影中更动人的是对“戏”的敬畏。《戏台》里,炮弹飞进戏楼,老艺人仍在台上唱“力拔山兮”;后台乱作一团,侯喜亭摸着断裂的马鞭,眼里满是珍惜。这就像陈佩斯自己——他一头扎进话剧,无论台下有多少观众,都照样一丝不苟地排练。他总说“戏比天大”,这句话里的执拗,从童年到现在,从未变过。

《戏台》的点映场里,有观众带着父母来看片。散场时,有父亲指着银幕笑:“这不是当年那个吃面的小子吗?”,然后转头给儿女讲起自己年轻时全家围坐电视机旁看小品的盛况。陈佩斯的魔力就在这里:他的作品像一座桥,连接着童年与成年、父母与子女。

小时候看他的小品,笑的是夸张的动作;如今看《戏台》,笑的是生活的真相。侯喜亭改戏时的无奈,像极了我们改方案时的妥协;大嗓儿硬撑上台的慌张,像极了我们第一次面试时的忐忑。他的喜剧从不是空中楼阁,而是扎根在生活里的——那些角色的挣扎、坚守、偶尔的小狡黠,都是我们每个人的影子。

7月25日,《戏台》正式上映。走进影院时,不妨带着童年的记忆坐下。那些年在电视机前笑出的眼泪,那些藏在小品里的温暖,都会在这场电影里与你重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