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护好旧设备里的信息安全

  • 2025-08-17 01:15:01
  • 863

转自:团结报

□贺源

据行业数据测算,“十四五”时期,我国手机闲置总量或将达到60亿部,电脑、平板等电子设备的淘汰量也在逐年攀升。这些被遗弃的“电子家当”中,存储着远超人们想象的敏感信息——从通讯录、短信记录到支付密码、银行卡信息,从定位轨迹、聊天记录到工作邮件、商业数据,几乎涵盖了个人生活与工作的全貌。

然而调查显示,仅不足三成的用户会在处置旧设备前进行彻底的数据清理,可即使经过常规格式化的手机,通过数据恢复软件仍可还原70%以上的短信、照片和应用数据。一些不法分子正是瞄准这一漏洞,低价回收旧设备后通过技术手段提取信息,轻则用于精准诈骗、广告骚扰,重则实施身份盗用、金融盗窃等犯罪活动。这些教训警示我们,电子设备处置已不是个人小事,而是关乎数据安全的大事。

面对日益严峻的电子废弃物信息安全风险,既需要个人提升防护意识,更需要构建全链条的治理体系。从监管层面讲,需加快完善电子废弃物回收的制度规范。当前我国虽已出台《电子废物污染环境防治管理办法》,但针对数据安全的专项规定仍显不足。应明确回收企业的数据清理责任,要求其建立信息销毁台账和操作规范,对违规泄露数据的行为加大处罚力度。从社会层面看,要营造“安全回收”的舆论氛围。通过科普宣传让公众了解数据泄露的危害与防范方法,将电子设备安全处置纳入公民信息素养教育。企业也应承担起社会责任,如手机厂商可优化系统的“安全销毁”功能,电商平台可规范回收商家资质审核,共同构建安全可靠的回收生态。

在数字时代,守护好旧设备里的信息安全,既是对个人隐私的负责,也是对社会数据安全的贡献。唯有每个人都筑牢防线,监管与技术同步发力,才能让“变废为宝”真正安全无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