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杨瀚森打NBA错了吗?青岛队的反人性操作,为何甘愿做NBA的冤大头?
- 2025-07-23 08:47:09
- 249
对于杨瀚森来说,NBA是竞技体育的斗兽场,但对于经纪团队来说,NBA只是他们捞钱的地方。
富保罗的团队与杨瀚森的合作当然不是做慈善,他们的目的很简单,想通过杨瀚森来敲开中国市场的大门。那么,这样的篮球商业化对于杨瀚森,或者说对于中国篮球界到底有没有好处?当然有,小杨的选秀试训安排以及媒体的各种有关他的新闻资料,都是富保罗的经纪团队策划的。
与此同时,中国内部也同样开启了有关杨瀚森的商业化运作,青岛队由于倾尽全队之力培养出杨瀚森这样的NBA首轮秀,必然会有更多有天赋的孩子蜂拥而至奔赴青岛。
没错,从本质上来说青岛队也是个商业球队,但是那场和杨瀚森的商业联姻,到这个时候多了一层温情。杨瀚森把自己的第一件球衣拍卖获得的钱,全部捐给了青岛的青训队。
这算不算是中国篮球商业化培养模式的成功?我也不知道,但是小杨登陆NBA的意义早已经超越了竞技的范畴,是时候回看CBA的商业化,或者说青岛队的商业化体系是否真的是我们想要的那种模式了。
二、国内篮球商业化差距有多大?
商业化运作当然是体育联盟占的因素最大,但是体育经纪公司才是能让球员利益最大化的谈判资本,成熟的经纪人团队能够最大程度放大球员的价值。在体育商业化的背景下,钱的驱动一定能够推动更多的天赋型精英球员的脱颖而出。
中国体育界不乏优秀的经纪团队商业化的团队,在女子短跑领域特别明显,比如过度张扬的吴艳妮备受争议,但不得不说她的确是商业化运作最成功的运动员之一。乒乓球的孙颖莎也同样是成功案例,硬生生把体育圈做成了饭圈文化。我们承认他们很成功,不过这是中国特有的网红模式,很难让他们可以成为国际化体育明星(当然,竞技体育菜是原罪,成绩是最好的成名手段)。
其他领域的经纪团队商业化已经开始蓬勃发展,但放在篮球无论是人脉还是专业程度,弱得感人。
杨瀚森试训期间诸多争议不断,闹得沸沸扬扬的有知名篮球评论员的经纪公司想签杨瀚森被拒,结果死命抹黑小杨两年,甚至在试训开拓者还被这位评论员冷嘲热讽。随着杨瀚森16顺位被开拓者选中成功打脸,但这种为了个人利益几乎缺少职业道德,利用媒体人属性抹黑的行径还是为人不齿。
但更惨的还不是小杨被坑,在此前独行侠曾经给过林薇打夏季联赛的机会,不过中方经纪公司的烧操作不忍直视。似乎是看到了杨瀚森宣布多队邀请试训的效果非常好,林薇的团队也对外散布消息生成有多支球队邀请他试训,结果真的到试训环节的时候依然还是只有独行侠让他参加。
这么玩,真的不尴尬吗?
林葳当然是CBA的本土得分王,但是在NBA的临时工当中,最不缺少这种只能得分的篮球民工。林葳经纪团队的摆谱操作还不收敛,独行侠依然还是表达了愿意给林葳打夏季联赛的机会,经纪团队的回复是需要进一步综合考虑再做决定。
河村勇辉在灰熊是实打实能拿到正式合同的,被裁之后有打夏季联赛的机会马上抓住,为自己争取最后打NBA的机会。林葳这种只在中国本土联赛打得还不错的球员,国际赛场上未充分证明自己的,哪来的底气摆谱?
二、富保罗的商业博弈底气在哪?
我们再来回顾一下杨瀚森选秀期间富保罗团队的经典操作,竞技体育以实力为衡量标准,经纪公司一开始本来是其他经纪人负责小杨的业务,富保罗看到杨瀚森的表现之后立马全权接手自己操盘,这就是小杨的实力给他带来的底气。
也正是因为如此,杨瀚森的NBA之路从选秀前就已经充满了资本运作的痕迹,无论是球队,还是经纪公司。
开拓者两年多之前就已经在杜普-里斯的介绍下关注杨瀚森,除了他们之外,森林狼、篮网、雷霆、快船等多支球队都在虎视眈眈地盯着小杨。不过开拓者的一群老硬币也的确玩的花,试训了好几个球员唯独没有杨瀚森,接受采访询问对小杨的评价时基本上也就是“也就那样吧”之类的回答。结果他们暗戳戳地用11号签向下交易换到16号签,在森林狼流满口水正要吃下去之前成功完成截胡。
在开拓者选秀大会的暗战的同时,富保罗的经纪团队和NBA球队的博弈也非常精彩。在美国媒体上不停地打中国约基奇的标签,但是这样的媒体宣传让杨瀚森的选秀行情大涨只是浮于表面,富保罗的操作比想象中的更专业。
可即便杨瀚森有足够的实力打底,富保罗的微操其实非常谨慎,在运作当中最精彩的操作是全封闭试训。
封闭试训与其说是球队不想让别人看到杨瀚森有多优秀,不如说是富保罗给杨瀚森的兜底保护。万一小杨的状态不好,这种完全保密的试训可以最大程度隐藏他的弱点,保证小杨的选秀顺位只会往上不会掉。特别是开拓者在选中杨瀚森之前,还要特地给富保罗打电话,可见经纪团队对球队的反制作用。
这也证明,中国想要在篮球领域完成商业化的蜕变,不仅仅是国内联赛需要商业化,经纪团队的专业程度也需要跟上才能把球员价值最大化——无论是商业价值,还是体育价值。
三、青岛队亏大了,却又赚大了
事实上围绕杨瀚森的商业化打造当中,还有一个很特殊的环节,那就是把他快速培养出来并且心甘情愿送走的青岛队。
更确切地说,杨瀚森之所以能够取得成功,青岛队才是他背后站的隐形操盘手。一个耗时长达五年时间,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培养出来的年轻球星,被他们无比干脆地送到NBA,接下来这支球队所面临的情况大家都知道。球员断档、战绩下滑是必然要承受的,但是青岛队对此并无怨言。
相比姚明当年打NBA,上海还要从他的工资里面拿相当多的比例来说,青岛队更像是个冤大头。
按照国际惯例,青岛队可以从杨瀚森登陆NBA获得一定的培养费补偿(通常是年薪5-10%),不过这是基于个人对母队的经济补偿。据悉青岛队目前在向篮协申请补偿机制,后续如何还未知,但球队大亏是必然的结局。
可为何青岛队还要义无反顾地送走杨瀚森?情感导向肯定是原因之一,希望中国篮球越来越强当然也是更高的信仰。但笔者认为,青岛队培养小杨的这个青训体系其实也是中国的先驱者,这意味着青岛未来的青训队会受到更多有天赋的天才少年的青睐。这个,或许也算是属于青岛队自己的商业化运作。
真正的天才打NBA是必然的,不可能阻挡的,看看周琦的路子,以及类似崔永熙、林葳这些球员对NBA的向往和义无反顾就知道了。与其捂死在自己手里,不如放开来,博一个更多天才球员来这里的可能性。
相比其他球队对于当前战绩的执着和固执,青岛队的眼光看得更长远。
四、中国篮球培养体系真的可以吗?
能打NBA的球员当然是全联盟最顶级的,这是个人身体天赋、技术能力、抗压能力、篮球智商等多方面因素结合的结果。全球只有500来个人能打NBA,这个独木桥的难度可想而知,中国有王治郅的探索,有姚明的成功,有易建联和周琦的铩羽而归,也出现了杨瀚森这样一个新的冲击篮球信仰的小伙子。
青岛队在培养杨瀚森的过程精细化到极致,从娃娃抓起的培养体系从一开始就极度专业,让一个中锋从后卫开始打起,这是中国篮球当中几乎不被认可的。长时间以来个子高的只能打中锋,个子矮的只能打后卫已经成为中国的培养传统,这也导致了中国的中锋球员内线技术还行,但是整体技术并不突出。
强如易建联,也就只有中投、突破(国际赛场时灵时不灵)和背身后仰跳投这三板斧,从登陆NBA到退役,一直都是这几招。如杨瀚森这种拥有一手不错的运球技术,精妙绝伦传球手法的球员太罕见了,根本就是革命性的培养体系。
从小就有外教团队给杨瀚森单独进行指导,甚至把约基奇的塞尔维亚教练团队都请过来了,这也让杨瀚森虽然静态天赋出众,但是动态天赋一般般的情况下,愣是在赛场上打出花来。同时在小杨的NBA选秀时机把握也非常好,去年明明有机会参选,但还是决定再打一年再选,于是才有了16顺位的杨瀚森。
青岛队已经慢慢摸透了青年球员的培养系统,这意味着在未来,优秀的天才球员在青岛队的青训体系中有更大概率的成才机会。这已经是妥妥的阳谋,青岛队堂而皇之地用属于自己的篮球“商业陷阱”,来招募更多篮球天才到碗里来。
实际上中国专项体育培养体系成功的案例并不少见,撇掉乒乓球、羽毛球这种传统项目之外,浙江对于游泳项目已经形成绝对的先进培养体系。从幼儿园开始就有体校的教练和老师去选拔人才,从娃娃开始到孙杨、汪顺、叶诗文、潘展乐等世界级冠军,游泳领域浙江队已经从自我探索开始到现在,拥有世界最顶级的培养体系。
同样的,广西广东的体操、跳水领域的培养体系也是顶级(也得益于两广人身高不高带来的优势),也同样是从娃娃抓起,这些都是体育培养体系化成功的优秀案例。
在山东除了杨瀚森之外,女篮还有身高2.28米的张子宇,当然张子宇的培养体系和青岛队关联不大。但是无论是杨瀚森还是张子宇,山东在对天才球员的培养方面已经慢慢成型,至少现在的成功来看,已经隐隐超过了同样擅长培养天才球员的广东了。
这对中国篮球来说,是非常值得高兴的,不是吗?
- 上一篇:宋江谁允许你变成这样了
- 下一篇:初代被万拍卖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