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台话费充值50元起步, 虽非“强制交易”也是服务欠佳
- 2025-09-05 23:48:48
- 601
选题来自今日头条头条深一度项目
话费充值谁说了算?很多用户可能以为自己拥有“话费自由”,想充多少充多少。其实,话费充值没有他们想得那么“自由”。
近日,有用户向华商报大风新闻反映,近期通过微信充值话费,发现最低额度是50元,以前的10元档和30元档已经消失。该用户发现,三大运营商在各大平台上的充值都是50元起步。他认为,“运营商涉嫌滥用垄断地位,在常用平台取消低价套餐,侵犯消费者权益”,希望能恢复低价充值选择或者设置自定义金额选项。为此,该用户向多个地方的12345以及通信管理局发起投诉,但没有得到满意的回复。
电信消费和其他类型消费并无本质区别,都应该尊重消费者的选择权,做到丰俭由己。
以前在平台充值10元或者30元就够用了,现在起步就要50元。变化不大,体验悬殊。虽然话费充值是一种“预付款”,在完成实际支付之前都属于消费者所有,但是这种一次性超额预付给用户带来的消费体验很不好,让用户有“被揩油”的感觉,毕竟超额预付部分对用户不产生任何收益。
用户理想的消费状态当然是尽可能降低充值门槛,或者直接让用户自定义充值金额。无论是运营商,还是平台,都应该感受到用户的需求,提供周到的服务。
但是,周到的服务通常都以运营成本的增加为代价。不同平台间频繁的小金额充值支付,必然会产生更多的财务成本、管理成本。消费者希望“化整为零”,而运营商希望“化零为整”,都是为了自身利益考量。尤其是运营商,更希望消费者把大量的预付款沉淀在自己的“池子”里。
现在的争议在于,这种体验欠佳的充值方式是不是“滥用垄断地位”强制交易。事实上,用户无论选择哪一家运营商,该运营商都面临着其他运营商激烈的市场竞争,不可能完全掌控市场,也很难形成垄断地位。当然,几家主要运营商确实具备市场支配地位。但是,《反垄断法》并不禁止经营者具备市场支配地位,只是禁止经营者滥用市场支配地位,实施排除、限制竞争的行为。
那么,充值50元起步是不是强制交易呢?显然也不是。因为,用户并不是只有在微信等几个平台充值这一种方式。除此之外,用户还可以到营业厅、运营商官方网站、官方APP进行不受限制的充值。
运营商在平台设置的充值服务,只是一项附加业务,不是“舍此绝无他途”,否则就可以认定为强制交易。很多用户可能习惯在微信或者支付宝、云闪付等平台充值,再使用其他方式感觉不适应,但是这不是认定强制交易的充分条件。毕竟,还有不少其他公共服务和商业交易甚至都不提供在平台充值或者付款的渠道。
另外,如果充值50元起步就算“强制交易”,那么10元、30元对于一些用户来说同样具有“强制性”。而跨平台的充值又不可能完全不设限,一分钱起步随便充,会给运营商带来很大压力和风险。
“最早充话费10元、20元都能充,后来充30元,再后来一次要充50元、100元”,这个变化之所以让用户感到很不满意,根源在于几家主要运营商在平台充值这一领域存在微妙的“默契”。虽然没有任何指导性文件作强制要求,运营商还是统一50元起步,完全无视不同用户的不同需求。也许他们共同的诉求,就是尽可能让用户转入自有APP充值。在网络上,流量就是资源与财富。
从监管部门接到投诉后的反应看,目前可能还没有找到很好的破局方法。确实,与其强令降低平台充值门槛,不如从根本上撬动运营商展开良性竞争,推动他们以用户为中心,及时捕捉到不同用户群体的特殊需求,在竞争服务质量的过程中不断降低各类体验不佳的消费门槛。
- 上一篇:太湖湾音乐节
- 下一篇:新华社必出神图的决心